「西险大塘加固工程」西险大塘杭州段加固工程
西险大塘加固工程
西险大塘杭州段加固工程
谁有余杭镇通济桥的修复历史资料。通济桥:明洪武元年(1368)重建的余杭通济桥俗称大桥,位于余杭镇西北,横跨苕溪,三孔石拱桥,全长50米,高9.6米,宽8.8米,中孔跨度15.4米,边孔各12.6米,在桥墩逆水面砌出宽2米,长、高约6米的分水尖。桥墩上各有溢洪洞,以备天目来水猛涨泄洪之用。据清嘉庆《余杭县志》载:“汉熹平年间造,名隆兴,五代重建改名安镇,宋绍兴十二年复建改通济,元末毁,明洪武元年重建,正统间加石栏,清初多次修缮。” 抗日战争之前,桥上两边挑筑出屋,开设店铺,沦陷时遭日寇焚毁,桥面破坏。解放后屡经整修加固,桥两侧增置护栏,桥面加铺水泥,1985年重修加固,护栏上置石狮。 通济桥河段是东苕溪河道较严重的束窄段,因其严重阻水使余杭镇水位壅高危及西险大塘的安全。2002年4月开始,在保留原桥的前提下,通济桥左岸进行扩孔及上下游堤防退堤工程,拓宽33米,届时该桥全长将达到83米,洪水通过能力将达到“百年一遇”标准。

通济桥:明洪武元年(1368)重建的余杭通济桥俗称大桥,位于余杭镇西北,横跨苕溪,三孔石拱桥,全长50米,高9.6米,宽8.8米,中孔跨度15.4米,边孔各12.6米,在桥墩逆水面砌出宽2米,长、高约6米的分水尖。桥墩上各有溢洪洞,以备天目来水猛涨泄洪之用。据清嘉庆《余杭县志》载:“汉熹平年间造,名隆兴,五代重建改名安镇,宋绍兴十二年复建改通济,元末毁,明洪武元年重建,正统间加石栏,清初多次修缮。” 抗日战争之前,桥上两边挑筑出屋,开设店铺,沦陷时遭日寇焚毁,桥面破坏。解放后屡经整修加固,桥两侧增置护栏,桥面加铺水泥,1985年重修加固,护栏上置石狮。 通济桥河段是东苕溪河道较严重的束窄段,因其严重阻水使余杭镇水位壅高危及西险大塘的安全。2002年4月开始,在保留原桥的前提下,通济桥左岸进行扩孔及上下游堤防退堤工程,拓宽33米,届时该桥全长将达到83米,洪水通过能力将达到“百年一遇”标准。

四岭水库的控制运用四岭水库所在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降水丰沛。水库以上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539mm,年最大降水量1826.1mm(1999年),年最小降水量为1070.2mm(2003年);多年平均入库径流量5848万m,年最大入库径流量9876万m(1999年),年最小入库径流量1941万m(2004年)。流域降雨主要为春雨、梅雨和台风雨,其中流域主要受梅雨和台风控制,汛期(4~10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水库投运以来最高水位为78.03m(2009年8月11日4时10分),最大入库流量为397.1 m/s(2009年8月10日21时30分),最大出库流量为123.8m/s(2009年8月11日4时10分)。09年四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因此,水库现状按照除险加固的设计水位运行。水库总库容2782万m,正常库容1453万m,调节库容1443万m,防洪库容1541万m,灌溉死库容178万m,发电死库容357万m,供水死库容110万m,水库正常蓄水位为72.21 m(黄海标高,下同),台汛期控制水位为63.61 m,梅汛期控制水位为69.61m。洪水调度原则:根据浙江省水利厅浙水计(83)第179号文《关于余杭县四岭水库保坝修改方案(副坝方案)的审批意见》中批准的四岭水库洪水调度原则:要求水库遇十年一遇洪水时全蓄,遇二十年一遇洪水时控制下泄流量不超过河道安全泄流量85.0 立方米/秒,五十年一遇洪水下泄流量363立方米/秒。四岭水库汛期控制运用的主要任务是:在确保水工程安全的前提下,与南苕溪的青山水库、中苕溪的水涛庄水库联合控制运行调度,做好蓄洪错峰,以减轻东苕溪西险大塘及杭嘉湖平原的防洪压力,并处理好调洪与兴利的关系,坚持兴利必须服从防洪,发电必须服从供水、灌溉的原则,根据中短期天气预报,对库水位实行分级调度控制,必要时利用副坝泄洪洞进行洪水预泄。在此,我说明下,副坝(溢洪道)是我们四岭水库调蓄控制的主要手段。水库分梅、台汛控制,梅汛期:4月15日至6月30日,梅台过渡期:7月1日至7月30日,台汛期:8月1日至10月15日。梅汛期控制上限水位69.61m,相应库容1190万m;台汛期控制上限水位63.61m,相应库容690万m。库水位在控制水位线以下由我们管理所根据流域雨、水情况自行调节控制。当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梅汛69.61 m,台汛63.61m),洪峰水位在78.52m以下,原则上不使用泄洪洞,以满足下游防洪错峰安全要求。如果在洪峰到来之前,需要泄洪,由区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当库水位上升到78.52m(即20年一遇洪水位)时,按设计要求泄洪闸全开,投入调度。当预报瓶窑洪峰水位达6.16m以上,库水位在78.52m-79.20m之间,需要水库关闭泄洪闸错峰时,由区防汛指挥部调度,决定关闭时间及开启大小,以减轻西险大塘的防洪压力。当库水位达到79.20m(即50年一遇洪水位)时,泄洪闸门全开,参加调洪,以保证大坝安全。兴利调度运用:四岭水库承担下游近2.5万亩农田灌溉、径山水厂日5万吨供水和余水发电兴利任务。兴利调节的主要手段:一是根据天气趋势加强流域洪水预报,以准确掌控流域雨水情况,为水库科学调度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尽可能提高可利用水资源利用量。7、8、9月为高温干旱期,下游农田和环境用水量大,水库采用缓过度逐渐将库水位向台汛期过度,同时,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洪水资源,适当控制多蓄尾水,既有助于改善水库水质,也保证了下游生产、生活和环境等用水需求。

四岭水库所在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降水丰沛。水库以上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539mm,年最大降水量1826.1mm(1999年),年最小降水量为1070.2mm(2003年);多年平均入库径流量5848万m,年最大入库径流量9876万m(1999年),年最小入库径流量1941万m(2004年)。流域降雨主要为春雨、梅雨和台风雨,其中流域主要受梅雨和台风控制,汛期(4~10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水库投运以来最高水位为78.03m(2009年8月11日4时10分),最大入库流量为397.1 m/s(2009年8月10日21时30分),最大出库流量为123.8m/s(2009年8月11日4时10分)。09年四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因此,水库现状按照除险加固的设计水位运行。水库总库容2782万m,正常库容1453万m,调节库容1443万m,防洪库容1541万m,灌溉死库容178万m,发电死库容357万m,供水死库容110万m,水库正常蓄水位为72.21 m(黄海标高,下同),台汛期控制水位为63.61 m,梅汛期控制水位为69.61m。洪水调度原则:根据浙江省水利厅浙水计(83)第179号文《关于余杭县四岭水库保坝修改方案(副坝方案)的审批意见》中批准的四岭水库洪水调度原则:要求水库遇十年一遇洪水时全蓄,遇二十年一遇洪水时控制下泄流量不超过河道安全泄流量85.0 立方米/秒,五十年一遇洪水下泄流量363立方米/秒。四岭水库汛期控制运用的主要任务是:在确保水工程安全的前提下,与南苕溪的青山水库、中苕溪的水涛庄水库联合控制运行调度,做好蓄洪错峰,以减轻东苕溪西险大塘及杭嘉湖平原的防洪压力,并处理好调洪与兴利的关系,坚持兴利必须服从防洪,发电必须服从供水、灌溉的原则,根据中短期天气预报,对库水位实行分级调度控制,必要时利用副坝泄洪洞进行洪水预泄。在此,我说明下,副坝(溢洪道)是我们四岭水库调蓄控制的主要手段。水库分梅、台汛控制,梅汛期:4月15日至6月30日,梅台过渡期:7月1日至7月30日,台汛期:8月1日至10月15日。梅汛期控制上限水位69.61m,相应库容1190万m;台汛期控制上限水位63.61m,相应库容690万m。库水位在控制水位线以下由我们管理所根据流域雨、水情况自行调节控制。当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梅汛69.61 m,台汛63.61m),洪峰水位在78.52m以下,原则上不使用泄洪洞,以满足下游防洪错峰安全要求。如果在洪峰到来之前,需要泄洪,由区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当库水位上升到78.52m(即20年一遇洪水位)时,按设计要求泄洪闸全开,投入调度。当预报瓶窑洪峰水位达6.16m以上,库水位在78.52m-79.20m之间,需要水库关闭泄洪闸错峰时,由区防汛指挥部调度,决定关闭时间及开启大小,以减轻西险大塘的防洪压力。当库水位达到79.20m(即50年一遇洪水位)时,泄洪闸门全开,参加调洪,以保证大坝安全。兴利调度运用:四岭水库承担下游近2.5万亩农田灌溉、径山水厂日5万吨供水和余水发电兴利任务。兴利调节的主要手段:一是根据天气趋势加强流域洪水预报,以准确掌控流域雨水情况,为水库科学调度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尽可能提高可利用水资源利用量。7、8、9月为高温干旱期,下游农田和环境用水量大,水库采用缓过度逐渐将库水位向台汛期过度,同时,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洪水资源,适当控制多蓄尾水,既有助于改善水库水质,也保证了下游生产、生活和环境等用水需求。

想知道: 杭州市 西险大塘 在哪西险大塘位于杭州以西,起自余杭石门桥,经余杭、瓶窑、安溪至德清城关德清大闸止,全长44.94km,集雨面积(德清以上)为1612.6km~2,其上游河道坡陡流急,属东苕溪右岸大堤。西险大塘是防御东苕溪洪水入侵杭嘉湖东部平原,直接保护杭州市安全的重要屏障,是我省重要的防洪工程之一。该塘始建于唐代,历史悠久,其标准低,质量差,险工隐患多。

西险大塘位于杭州以西,起自余杭石门桥,经余杭、瓶窑、安溪至德清城关德清大闸止,全长44.94km,集雨面积(德清以上)为1612.6km~2,其上游河道坡陡流急,属东苕溪右岸大堤。西险大塘是防御东苕溪洪水入侵杭嘉湖东部平原,直接保护杭州市安全的重要屏障,是我省重要的防洪工程之一。该塘始建于唐代,历史悠久,其标准低,质量差,险工隐患多。

苕溪的水利概况东苕溪也是浙江洪害严重的河流之一。全长151公里,自南而北蜿蜒于杭嘉湖地区的西部,左依崇山峻岭,右接平原低地,居高临下,势如建瓴。控制洪水得宜则水利兴,失控则杭嘉湖并受其害。杭嘉湖平原素称鱼米之乡,唐代就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① 的说法,现在是浙江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而杭州更是全浙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东苕溪安澜与否,对杭嘉湖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发展关系重大。自古及今,杭嘉湖水利以治苕为急务,代不乏人,史不绝书,留下了南湖、北湖和西险大塘等著名的古水利工程。但历代治标者众,治本者鲜,加之围湖垦种,堤塘失修,每遇山洪暴发,往往湖溢塘决,洪水一泻数十百里,酿成巨灾。建国以来,针对东苕溪河流特性,采取“上蓄、中分、下泄”的治理方针,统筹规划,标本兼治,上游兴建一批大、中、小型水库,中游改造南湖、北湖,全线加固西险大塘,下游兴办导流入湖(太湖)工程,同时改建增建沿溪涵闸,发展机电排灌,建设农田圩堤。而今东苕溪干支流已初步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拦、滞、御、导、排的防洪体系,为减轻杭嘉湖平原的洪涝,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西苕溪发源于天目山北坡,上游崇山峻岭,溪行山谷间,为山溪性河流;安城至梅溪,河道坡势由陡转缓,属过渡性河段;梅溪以下为平原河流,白雀塘桥以下为东西苕溪会合后的尾闾。西苕溪干流长139公里,流域面积2268平方公里。西苕溪中上游安吉县是著名的“竹乡”,竹林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4,年产商品竹占全国商品竹总量的1/10,农田主要分布在西苕溪两岸;下游长兴县、湖州市郊区,平原广袤,河道密布,是杭嘉湖“鱼米之乡”的组成部分。西苕溪除主源西溪外,较大的支流有南溪、递铺港、浑泥港、晓墅港、和平港。干流安城以下,山势逐渐展开,分布有断续河谷小平原,开始筑堤防洪。左岸梅溪至霅水桥间有小溪口、港口、午源渡、胥仓桥等四个口子,分流为泥桥港、姚家港、陈桥港、里塘港、深大港、午源渡港、胥仓港等7条水道(原有11条,已淤塞4条),分泄洪流,经长兴平原排入太湖。到1989年尚有泥桥港(小溪川)、胥仓港、霅水桥港存在,其余均已淤塞。由于这些水道和纵横交叉的分割,形成了为数众多、环水筑堤的区,大的万余亩,小的数十亩。建国前,西苕溪防洪单一凭藉堤,区规模小,堤线长,防洪负担重,防洪能力很低,历史上灾患频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流域治理,上拦下泄,联并,堤防整修加固,河道清障、浚拓,防洪能力有较大提高。到80年代末,沿西苕溪两岸大堤达到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沿支流及分洪河道两岸的内达到5~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水利为要务,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在东、西苕溪上游先后兴建青山、赋石、老石坎、对河口等15座大中型水库。中下游截弯取直,新建南、北湖分洪闸,兴建排涝机埠,加固围堤,开挖导流港;加固加高西险大塘,对苕溪进行全面整治,灾害明显减少。表3-14 苕溪流域大中型水库水库所在地集水面积(平方公里)总库容(亿立方米)大型赋石安吉县3312.18老石坎安吉县2581.15老虎潭安吉县1100.9968对河口德清县148.71.16青山临安市6032.15合溪长兴县2351.11中型大河口安吉县18.50.105天子岗安吉县24.80.1851凤凰水库安吉县39.50.2112四岭余杭区710.2854里畈临安市830.204水涛庄水库临安市580.2888泗安长兴县1080.5二界岭长兴县22.70.123和平长兴县20.20.1146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天荒镇大溪村,接近华东电网的负荷中心,距上海、南京、杭州分别为175、180、57公里,离500千瓦瓶窑变电所34公里。电站前期准备工作于1992年6月启动,1994年3月1日正式动工,1998年1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工程总投资73.77亿人民币,经过八年奋战,于2000年12月底全部竣工投产。天荒坪电站是我国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同类电站单个厂房装机容量最大、水头最高的一座;也是亚洲最大、名列世界第二的抽水蓄能电站。电站枢纽主要包括上水库和下水库、输水系统、中央控制楼和地下厂房等部分组成。电站上水库位于海拔908米的高山之巅,是利用天荒坪和搁天岭两座山峰间的千亩田洼地开挖填筑而成,并有主坝和四座副坝及库岸围筑,整个上水库呈梨形。大坝为沥青混凝土斜墙土石坝,最大坝高72米,平均水深42.2米,库容量885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西湖。电站下库位于海拔350米的半山腰,是由大坝拦截太湖支流西苕溪而成。有“两岸青山出平湖”之美称,当地人称“龙潭湖”。最大坝高95米,总库容877万立方米。电厂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属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厂,年发电量31.60亿千瓦时,年抽水耗电量42.86亿千瓦时。青山水库,位于东苕溪干流南苕溪上,临安县青山镇附近,坝址以上集水面积603平方公里,占东苕溪流域面积的26.6%;总库容2.15亿立方米,防洪库容1.76亿立方米,是治理东苕溪水患的大型水利骨干工程。水库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航运和养鱼;与下游堤防、分洪区等联合运用,保护杭州市和临安、余杭、德清、桐乡等市、县100万亩农田,208.4万人口的防洪安全;设计自流灌溉10万亩,电站装机4×500千瓦。对河口水库,位于东苕溪支流余英溪中游对河口村,集雨面积148.7平方公里,为余英溪流域面积的77.2%,总库容1.16亿立方米、防洪库容6040万立方米,是治理东苕溪水患的又一大型水利骨干工程。水库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下游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直接保护东苕溪导流以西农田10万亩,间接保护导流以东农田32万亩,并提高杭长铁路、104国道和武康镇的防洪能力;灌溉受益4.4万亩,电站装机1680千瓦。水库处于避暑胜地莫干山脚下,亦名“莫干湖”;库区山水相映,风景清丽,旅游资源丰富。四岭水库,水库位于北苕溪支流太平溪上游、余杭县双溪乡,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的中型水库。1964年12月动工兴建,1966年完成第一期工程;1977年扩建,1988年底建成。水库集水面积71.6平方公里,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设计洪水位80.81米、相应库容2344万立方米,5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校核洪水位83.91米,相应的总库容为2854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644万立方米。主坝为非溢流浆砌块石重力坝,坝顶高程84米,坝顶长196米,最大坝高44.5米。副坝为溢流式浆砌块石重力坝,最大坝高19.5米,溢流段为开敞式溢洪道,堰顶高程79.5米,宽71.9米,最大溢流量1507立方米每秒。泄洪洞断面3米×3.5米,进口底高程64.0米,最大泄量128立方米每秒;输水洞供灌溉、发电之用。水库防洪保护面积10万亩,灌溉受益2.5万亩,发电装机1280千瓦。赋石水库,水库建于西苕溪主源西溪上,坝址在安吉县赋石村下游,集雨面积331平方公里,总库容2.18亿立方米,正常库容0.996亿立方米,是治理西苕溪水患的又一项大型水利骨干工程。水库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与老石坎水库联合运用,可使下游19万亩农田的防 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灌溉受益12万亩,发电装机3×1250千瓦。天子岗水库,水库建于浑泥港分支泥河上游,是安吉县的一座中型水库,坝上集水面积25平方公里,约占浑泥港流域面积286平方公里的8%,坝高13.8米,总库容175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915万立方米,1956年10月动工,1958年5月建成。大河口水库,水库建于浑泥港分支沙河上游,是安吉县的一座中型水库,坝上集水面积19.6平方公里,占浑泥港流域总面积的7%,坝高23.7米,总库容101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631万立方米。大河口原为小(一)型水库,1964年1月动工,1965年竣工。1972~1981年进行扩建后升为中型水库。和平水库,水库建于支流和平港上游,是长兴县的中型水库,坝上集水面积20.2平方公里,约占和平港流域总面积95平方公里的20%,坝高20.5米,防浪墙高0.9米。总库容1146万立方米,正常库容493万立方米。1957年12月动工,1960年12月基本建成。原为小(一)型水库,1980~1981年经扩建升为中型水库。

东苕溪也是浙江洪害严重的河流之一。全长151公里,自南而北蜿蜒于杭嘉湖地区的西部,左依崇山峻岭,右接平原低地,居高临下,势如建瓴。控制洪水得宜则水利兴,失控则杭嘉湖并受其害。杭嘉湖平原素称鱼米之乡,唐代就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① 的说法,现在是浙江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而杭州更是全浙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东苕溪安澜与否,对杭嘉湖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发展关系重大。自古及今,杭嘉湖水利以治苕为急务,代不乏人,史不绝书,留下了南湖、北湖和西险大塘等著名的古水利工程。但历代治标者众,治本者鲜,加之围湖垦种,堤塘失修,每遇山洪暴发,往往湖溢塘决,洪水一泻数十百里,酿成巨灾。建国以来,针对东苕溪河流特性,采取“上蓄、中分、下泄”的治理方针,统筹规划,标本兼治,上游兴建一批大、中、小型水库,中游改造南湖、北湖,全线加固西险大塘,下游兴办导流入湖(太湖)工程,同时改建增建沿溪涵闸,发展机电排灌,建设农田圩堤。而今东苕溪干支流已初步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拦、滞、御、导、排的防洪体系,为减轻杭嘉湖平原的洪涝,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西苕溪发源于天目山北坡,上游崇山峻岭,溪行山谷间,为山溪性河流;安城至梅溪,河道坡势由陡转缓,属过渡性河段;梅溪以下为平原河流,白雀塘桥以下为东西苕溪会合后的尾闾。西苕溪干流长139公里,流域面积2268平方公里。西苕溪中上游安吉县是著名的“竹乡”,竹林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4,年产商品竹占全国商品竹总量的1/10,农田主要分布在西苕溪两岸;下游长兴县、湖州市郊区,平原广袤,河道密布,是杭嘉湖“鱼米之乡”的组成部分。西苕溪除主源西溪外,较大的支流有南溪、递铺港、浑泥港、晓墅港、和平港。干流安城以下,山势逐渐展开,分布有断续河谷小平原,开始筑堤防洪。左岸梅溪至霅水桥间有小溪口、港口、午源渡、胥仓桥等四个口子,分流为泥桥港、姚家港、陈桥港、里塘港、深大港、午源渡港、胥仓港等7条水道(原有11条,已淤塞4条),分泄洪流,经长兴平原排入太湖。到1989年尚有泥桥港(小溪川)、胥仓港、霅水桥港存在,其余均已淤塞。由于这些水道和纵横交叉的分割,形成了为数众多、环水筑堤的区,大的万余亩,小的数十亩。建国前,西苕溪防洪单一凭藉堤,区规模小,堤线长,防洪负担重,防洪能力很低,历史上灾患频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流域治理,上拦下泄,联并,堤防整修加固,河道清障、浚拓,防洪能力有较大提高。到80年代末,沿西苕溪两岸大堤达到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沿支流及分洪河道两岸的内达到5~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水利为要务,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在东、西苕溪上游先后兴建青山、赋石、老石坎、对河口等15座大中型水库。中下游截弯取直,新建南、北湖分洪闸,兴建排涝机埠,加固围堤,开挖导流港;加固加高西险大塘,对苕溪进行全面整治,灾害明显减少。表3-14 苕溪流域大中型水库水库所在地集水面积(平方公里)总库容(亿立方米)大型赋石安吉县3312.18老石坎安吉县2581.15老虎潭安吉县1100.9968对河口德清县148.71.16青山临安市6032.15合溪长兴县2351.11中型大河口安吉县18.50.105天子岗安吉县24.80.1851凤凰水库安吉县39.50.2112四岭余杭区710.2854里畈临安市830.204水涛庄水库临安市580.2888泗安长兴县1080.5二界岭长兴县22.70.123和平长兴县20.20.1146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天荒镇大溪村,接近华东电网的负荷中心,距上海、南京、杭州分别为175、180、57公里,离500千瓦瓶窑变电所34公里。电站前期准备工作于1992年6月启动,1994年3月1日正式动工,1998年1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工程总投资73.77亿人民币,经过八年奋战,于2000年12月底全部竣工投产。天荒坪电站是我国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同类电站单个厂房装机容量最大、水头最高的一座;也是亚洲最大、名列世界第二的抽水蓄能电站。电站枢纽主要包括上水库和下水库、输水系统、中央控制楼和地下厂房等部分组成。电站上水库位于海拔908米的高山之巅,是利用天荒坪和搁天岭两座山峰间的千亩田洼地开挖填筑而成,并有主坝和四座副坝及库岸围筑,整个上水库呈梨形。大坝为沥青混凝土斜墙土石坝,最大坝高72米,平均水深42.2米,库容量885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西湖。电站下库位于海拔350米的半山腰,是由大坝拦截太湖支流西苕溪而成。有“两岸青山出平湖”之美称,当地人称“龙潭湖”。最大坝高95米,总库容877万立方米。电厂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属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厂,年发电量31.60亿千瓦时,年抽水耗电量42.86亿千瓦时。青山水库,位于东苕溪干流南苕溪上,临安县青山镇附近,坝址以上集水面积603平方公里,占东苕溪流域面积的26.6%;总库容2.15亿立方米,防洪库容1.76亿立方米,是治理东苕溪水患的大型水利骨干工程。水库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航运和养鱼;与下游堤防、分洪区等联合运用,保护杭州市和临安、余杭、德清、桐乡等市、县100万亩农田,208.4万人口的防洪安全;设计自流灌溉10万亩,电站装机4×500千瓦。对河口水库,位于东苕溪支流余英溪中游对河口村,集雨面积148.7平方公里,为余英溪流域面积的77.2%,总库容1.16亿立方米、防洪库容6040万立方米,是治理东苕溪水患的又一大型水利骨干工程。水库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下游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直接保护东苕溪导流以西农田10万亩,间接保护导流以东农田32万亩,并提高杭长铁路、104国道和武康镇的防洪能力;灌溉受益4.4万亩,电站装机1680千瓦。水库处于避暑胜地莫干山脚下,亦名“莫干湖”;库区山水相映,风景清丽,旅游资源丰富。四岭水库,水库位于北苕溪支流太平溪上游、余杭县双溪乡,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的中型水库。1964年12月动工兴建,1966年完成第一期工程;1977年扩建,1988年底建成。水库集水面积71.6平方公里,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设计洪水位80.81米、相应库容2344万立方米,5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校核洪水位83.91米,相应的总库容为2854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644万立方米。主坝为非溢流浆砌块石重力坝,坝顶高程84米,坝顶长196米,最大坝高44.5米。副坝为溢流式浆砌块石重力坝,最大坝高19.5米,溢流段为开敞式溢洪道,堰顶高程79.5米,宽71.9米,最大溢流量1507立方米每秒。泄洪洞断面3米×3.5米,进口底高程64.0米,最大泄量128立方米每秒;输水洞供灌溉、发电之用。水库防洪保护面积10万亩,灌溉受益2.5万亩,发电装机1280千瓦。赋石水库,水库建于西苕溪主源西溪上,坝址在安吉县赋石村下游,集雨面积331平方公里,总库容2.18亿立方米,正常库容0.996亿立方米,是治理西苕溪水患的又一项大型水利骨干工程。水库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与老石坎水库联合运用,可使下游19万亩农田的防 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灌溉受益12万亩,发电装机3×1250千瓦。天子岗水库,水库建于浑泥港分支泥河上游,是安吉县的一座中型水库,坝上集水面积25平方公里,约占浑泥港流域面积286平方公里的8%,坝高13.8米,总库容175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915万立方米,1956年10月动工,1958年5月建成。大河口水库,水库建于浑泥港分支沙河上游,是安吉县的一座中型水库,坝上集水面积19.6平方公里,占浑泥港流域总面积的7%,坝高23.7米,总库容101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631万立方米。大河口原为小(一)型水库,1964年1月动工,1965年竣工。1972~1981年进行扩建后升为中型水库。和平水库,水库建于支流和平港上游,是长兴县的中型水库,坝上集水面积20.2平方公里,约占和平港流域总面积95平方公里的20%,坝高20.5米,防浪墙高0.9米。总库容1146万立方米,正常库容493万立方米。1957年12月动工,1960年12月基本建成。原为小(一)型水库,1980~1981年经扩建升为中型水库。

通济桥上方各有券洞,它的重要作用是什么?明洪武元年(1368)重建的余杭通济桥俗称大桥,位于余杭镇西北,横跨苕溪,三孔石拱桥,全长50米,高9.6米,宽8.8米,中孔跨度15.4米,边孔各12.6米,在桥墩逆水面砌出宽2米,长、高约6米的分水尖。桥墩上各有溢洪洞,以备天目来水猛涨泄洪之用。据清嘉庆《余杭县志》载:“汉熹平年间造,名隆兴,五代重建改名安镇,宋绍兴十二年复建改通济,元末毁,明洪武元年重建,正统间加石栏,清初多次修缮。” 抗日战争之前,桥上两边挑筑出屋,开设店铺,沦陷时遭日寇焚毁,桥面破坏。解放后屡经整修加固,桥两侧增置护栏,桥面加铺水泥,1985年重修加固,护栏上置石狮。通济桥河段是东苕溪河道较严重的束窄段,因其严重阻水使余杭镇水位壅高危及西险大塘的安全。2002年4月开始,在保留原桥的前提下,通济桥左岸进行扩孔及上下游堤防退堤工程,拓宽33米,届时该桥全长将达到83米,洪水通过能力将达到“百年一遇”标准 很显然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
券洞在减轻桥身的重量同时,又起到减少流水冲力的作用。中国的桥身券洞应该是首见于赵州桥。
A美观 B减轻桥身重量C利于泄洪 ABC都是对的.

明洪武元年(1368)重建的余杭通济桥俗称大桥,位于余杭镇西北,横跨苕溪,三孔石拱桥,全长50米,高9.6米,宽8.8米,中孔跨度15.4米,边孔各12.6米,在桥墩逆水面砌出宽2米,长、高约6米的分水尖。桥墩上各有溢洪洞,以备天目来水猛涨泄洪之用。据清嘉庆《余杭县志》载:“汉熹平年间造,名隆兴,五代重建改名安镇,宋绍兴十二年复建改通济,元末毁,明洪武元年重建,正统间加石栏,清初多次修缮。” 抗日战争之前,桥上两边挑筑出屋,开设店铺,沦陷时遭日寇焚毁,桥面破坏。解放后屡经整修加固,桥两侧增置护栏,桥面加铺水泥,1985年重修加固,护栏上置石狮。通济桥河段是东苕溪河道较严重的束窄段,因其严重阻水使余杭镇水位壅高危及西险大塘的安全。2002年4月开始,在保留原桥的前提下,通济桥左岸进行扩孔及上下游堤防退堤工程,拓宽33米,届时该桥全长将达到83米,洪水通过能力将达到“百年一遇”标准 很显然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
券洞在减轻桥身的重量同时,又起到减少流水冲力的作用。中国的桥身券洞应该是首见于赵州桥。
A美观 B减轻桥身重量C利于泄洪 ABC都是对的.
券洞在减轻桥身的重量同时,又起到减少流水冲力的作用。中国的桥身券洞应该是首见于赵州桥。
A美观 B减轻桥身重量C利于泄洪 ABC都是对的.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